维泽特 发表于 2010-11-21 02:43:52

《吹开了花,吹走了云》作者:风中的水意

在贺绿汀音乐厅听了一场长笛独奏音乐会。音乐会以“中国风格”和“现代作品”为主题。
一直觉得长笛是外来的西洋乐器,但不知是否因为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倾向有强烈追求神形飘逸、韵味悠远的原因,还是长笛本身的音质与音色更具有某种符合东方审美的特殊魅力,总之,今天的东方,长笛爱好者日益增多。
因喜欢竹的缘故,以前常喜欢听那轻灵的中式竹笛吹出来的曲子,特别是和凄美地萧共曲。当夜黑月升时,笛音缭饶,那柔转圆润的细腻温婉就会如月色浸染到心灵深处,凝神静听,便有一种怡然的气息、一种无限的遐思在乐声中游走。
哦,真洋盘,在音乐厅里我这外行错把长笛当竹笛来听了。不能怪我,谁让吹得是“中国风”呢,再说了声音不都是从管子里的小孔里流出来的嘛!这一把金属长笛作为传统西洋乐器,不仅能演奏西方作品,亦可传神地演绎民族风格。闭上眼睛聆听《春江花月夜》,仿佛看到春夜江上一叶扁舟中的吹笛人,好听。贺绿汀编曲的《幽思》,听笛声,仿佛进入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眼前春风袅袅含韵,剪雨裁烟节秋,梅落柳新曲愁;远闻江上寒笛声,诉说着幽幽不尽的情意。轻灵,悠扬,江上行人,竹间茅屋,下临深谷,山水深初哪里不闻笛声?回首,是谁,盈盈一尺,玲珑手握,万千思绪随丹田之气徐徐吹出,乐韵中,感觉那长空里,鸟儿悠悠飞过,鱼儿浅浅游过,好一种悠远情境!我听着,却在寻找,寻一份笛韵的古色古香。聆听--春絮飞城时,“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皎洁西楼中,谁令灯下“误剪同心一半花”,暗自惆怅……寻来寻去,就这样沉进去,润了心;好想,就这样在月夜中;在“杏花疏影里”,听笛到天明……淡淡的水墨中,忽又传来一曲《牧童长笛》,一声柳笛犁开了春,牧童横笛倒骑牛,水乡,带着层层的欣喜与春意泊在了那江南的绿韵里……
笛声悠远,音乐会的上半场,走过了春,吹开了花;下半场,迎来了秋风、秋雨,终也吹走了云。一曲,又一曲,耳边吹的是荡气回肠,而我眼前依然是山山水水,虚虚实实?不由地随着轻柔的笛音入画:青石红墙,蒙蒙烟雨中,若隐若现,就在那小巷深处,那把油纸伞,远处,那如丝般缠绵的清音,袅袅绵绵的飘入心里,慢慢荡起,一怀气息袭心际,幽幽的,清音为韵啊。难怪古有闻香识莲,听笛遥寻岸的诗句。寻声来到江边,笛吹离愁曲,如泣如诉声远远的从水面飘过来,入了湖,凝咽了呼吸,连带那心中的景,搅碎在那粼粼的波浪里。听那云烟深处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最后压轴的那一曲是著了名的《梁祝》。心,始终被那熟悉的旋律牵着,穿越红尘,停留在记忆中的某个瞬间,直至入心入骨,听……听着,竟然听出了泪。这一刻,吹的人,听的,谁又分得清谁在曲中谁又在曲外……叹那截长长的笛管里,承载了几多情怀几多幽思。
长笛声,与钢琴声、古琴声、竖琴声揉和在了一起,穿行在风格显著的共鸣里,起伏在生生不息的枯荣、浮浮沉沉的曲子中。曲里闻笛,怡然,在这独特的味道中…流过,一串串的音符带着心灵的涟漪,渐渐的,远了,余味悠然……那笛声,吹来了花开,吹走了浮云,吹过万水千山……
听多了流行,听多了摇滚,最后发现,只有纯正的音乐才能让我怎么也听不腻,心随音乐走远……风情独特的曲音无影无形地弥漫着,觉得离我很遥远,却又贴得很近……或许,是听懂了它呢,还是不呢?显得无关紧要。音乐,有时是听不懂的,有时是听不完的,有时是听不够的,而我,只想,虔诚地,用心去一次次的聆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吹开了花,吹走了云》作者:风中的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