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 区域规划有望年内出台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有望年内出台。这规划的批准将有助于北京、天津及河北调整产业结构重叠的问题。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方案上报国务院已有一月之余,规划有望年内出台。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中国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区域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共18万3704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是指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包括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八个地市的区域。
据报道,规划明确指出京津冀三地未来的发展方向。首都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是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同时,在技术、人才、机构和市场的优势基础上,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向外转移低端制造业。
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天津主要发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并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此外,河北省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作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报道指出,按照规划,三地产业结构重叠、竞争大于合作的现状需要大规模调整。
报道引述专家说,京津冀在地方规划中存在定位和目标重叠的矛盾。在计划经济下,区域内大部分省市形成钢铁、化工、建材、汽车等传统产业,而目前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除了产业结构相同而竞争外,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上,三地也缺乏统筹的安排。京津冀都在规划自己的港口,北京、天津交通运输网络虽然非常发达,但三地城市之间的通达性却并不理想。
如何实现京津冀都市圈发展,多名京津冀区域经济专家吁成立**层级的利益协调机构—京津冀区域委员会,以此成为三地一体化的真正开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