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成都标志征集的所谓“人气”作品
闲话成都标志征集的所谓“人气”作品之所以说是所谓的“人气”作品,并非说他或她的“人气”是假的,是靠刷来的,因为一是“各领风骚”说不准文章还没写好,排名就变了,“气人”们仍需努力;二是很多作品虽已上传,可能是怕别人抄袭没有显示出来;三是可能还有更强的玩家出招等等……截止 7月10日14时,网上所谓的8大“人气”作品,仔细看了,就从前往后说吧。
一、2247号,早安成都,也就是“晨运者”。作品动感强烈,有成都女人的辣劲,只是与休闲、节奏较慢的成都缺少和谐的感觉,等到成都办亚运会的时候也许不算差。创意说明很牵强,那个1949之说更是败笔,难道成都的1949与国内许许多多的城市相比,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根据网友的评论,搜索了一下“大渡口”,发现这个作品与重庆大渡口区的标志是有几分相似。
二、667号,叶“问”,有网评说是“没脸的熊猫”。这种没脸面的创意,缺少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本次活动的要求可能有距离。歧义成份太大的图案,总是不合适的,别记了有句古话叫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假如这个作品真的成了成都的标志,那国人将如何评价成都?再说水墨也是个很差的表现形式,没有普适性。作者可能深得玄学精髓,创意说明讲得很玄,实质上空洞洞;叶“问”这个名字取得很玄,满纸高调言,独不知作者要问谁,要问什么?令人想象与故弄玄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要正确对待报纸上的介绍,现阶段报纸介绍的作品我看都是不能入选的(记者选这个作品时可能欠考虑,但他应该是看出了这个作品的歧义,所以都是用网友说,当然他只能说积极的,否则等于直接宣判这个作品死刑)。报纸为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影响力,找一些不同的创作形式、表现手法的典型作品进行介绍,而并非推荐作品。就拿最早报道的韩国友人的“吹箫熊猫”与海归妇女的“凤瓜子”来说,一个是典型的具象拚配型作品,一个是典型的抽象浪漫不知所指型作品。所以典型是有潜台词的,与经典相差万里,最终需要的是经典。
三、1744号,成都,网友戏言“凤瓜子”。作者想象力过于丰富,可能美女想象力都很丰富吧。不知能想起巴金、郭沫若的,能不能想起普希金、托尔斯泰?东邪西毒网友“这个标志放之四海皆准,看不出跟成都有何联系”的说法很有代表性。不要指望那倒过来看像“四川”的说法,汉字很奇妙,“福”字倒过来是“福到”,“财”字倒过来则是“倒财”,我想成都弄个标志,也不至要把四川弄倒吧?真把四川弄倒了,成都永远也成不了“西部之心”!再者就是成都是西部的地理中心,这个结论不知作者是如何得出来的?
作品名称与图案配合得好,可以相得益彰,反之亦然。这个作品的名称实在太老土了,那么有想象力的美女,又是吹过海风的人,居然直接给作品取名“成都”,真的不可思议。我看最不济也该叫个“风情成都”什么的吧?就是叫“龟成”也还是很有历史韵味的,与作者喝海水的经历也相宜。(建议作者去看看2752号作品名字,当然还有很多,只是这个作品当时就在首页。)
四、201号,蜀之中。对古城逸风网友“这个可以作为四川的LOGO,用于成都就略显牵强”的说法有同感,无论作者如何解释,都无法摆脱“蜀”字代表四川省的影响力,因而显得“图难对题”。就是按作者的说法“蜀之中”为成都,那也是没什么意义的,成都是四川的省会,是四川省当然的中心,每个省会城市都是如此,如果拿来这一点做文章,那么成都要到22世纪才能成为“西部之心”?
五、1287号,成都印象。不知作者是如何想的,把熊猫放在盖碗里,是想吃肉,还是想喝汤?是想给熊猫洗泡泡浴还是虐猫?难道成都留给世人的就这印象?我想成都无论如何美食、如何休闲,也不该拿国宝这样玩吧?创意说明对田园城市、西部之心的解释实在不敢恭维。
六、766号,天地人和 绿色活力。用绿色表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很拙的创意,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标志设计的通病,因为满纸绿色也不能说就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作者对“西部之心”的解释更显牵强。这个标志虽简单,可涵义更简单。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使用繁体汉字,这是弄巧成拙的做法!
七、2177号,都都徽章。作品主元素用汉字“都”,与大多数用“蓉、成、蜀”相比有些新意。可那“代表相互交叉的竹叶,代表燕尾,展翅高飞的大鹏,代表太阳神鸟,代表飞速发展”之说真的不敢苟同。用地球作衬底,显得很土、很俗直接扼杀了原有的一点新意,使作品立即坠入庸俗的行列。建议作者再动动脑筋。
八、555,缤纷成都,共享精彩。关于这个作品,我不想说,怕言语过当,也学学那记者,请看网友的评论:
过客:让我大开眼界,标志五花八门,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没有设计基础的,所以搞出来的东西既没有艺术性,又缺乏内涵,就连起码的视觉效果也没有,不过,这是个学习的机会,我希望大家的评论不要带着任何观点和感情色彩。该...
QQ:标志的视觉效果是最重要的,就象一个人的外表第一印象,标志的创意说明是图案的解析,不是你说得怎样就怎样,为什么一个好的标志首先讲究的是: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广大民众,而且要让外国友人能读懂,这个标志不能达到...
老重庆人:有创意,但稍显单调,且与“人人重庆”的标识太雷同,成渝原本一家,但分离后的标识不宜相似,恕直言!
纯娱乐:这标志还有再炒的价值么?作者你歇会吧。
最后申明一点,本人既不是评委,也不是学院派,只是一个文化有限,但关注成都标志的普通市民。上述只是一家之言,力求不带任何色彩,如有冒犯请多包涵。
关于作品的优点,作者都说得很清楚了,我就不重复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