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泽特 发表于 2010-11-28 05:24:40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永远不分开,除非是什么呢?山无陵,山峰削平了,山变成了平原,江水为竭,江水都枯干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冬天响起来雷,冬天响炸雷,夏天下大雪,这还不算,还要加一句,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个显然是一位在热恋中的少女,她对爱情追求说出来的心里话。他把这首民歌,把五种完全不同的事物,排列在一起,用绝对否定的口吻,和无可辩驳的气势,来肯定了这位少女爱的坚贞,而且我们要想想,这五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谁能看见天地合了,谁能看见江水全干了,谁能让山完全削平了,这是做不到的事情,当然那时候生态也很好,所以,冬雷震震夏雨雪,也绝对不会发生,我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也就是绝对否定的口吻和无可辩驳的气势,在反衬出这位少女爱情的坚定和热烈,从这首民歌里头,我们听到的,可以说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爱情宣言。当然,要说得准确一点,我应该加一句,要加个古代,是古代中国爱情特色的宣言,因为后来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太深,后来受到的束缚也太深,太多,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时,往往没那么直接,没那么热烈,没那么大胆,但是这首民歌确实看得出来,这少女的爱是如火如荼的爱,是火山爆发般的爱,读这首诗,确实让我们震撼。

这种生死恋,表现得最充分、最完整,从某方面来讲,它艺术感染力,更加强烈的,是汉乐府民歌里面的焦仲卿妻,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完全能够代表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一共1700多字,它中间出现的刘兰芝、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婆婆,和刘兰芝的哥哥,和焦仲卿的**,这些人物的形象,刻划得非常鲜明,所以在民歌里面,像孔雀东南飞这样语言这么简洁、这么洗练,在叙事策略上,它把一个情节非常曲折的故事,能够叙述得那样疏密有致,那样跌宕婉转,而且它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它的浓淡,浓抹还是淡抹,都用得恰到好处,所以可以说,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几乎无可挑剔。所以,很多人在叙述他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说,深情者,要是你是一个有情感,或者很容易动情的人,读这首诗往往会痛哭流涕,很感人。

刘兰芝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贤慧也非常温柔体贴、非常能干这么一位女性,她跟她丈夫感情很好,可是她的婆婆就是不能容忍,她这个婆婆,让人想到有点像后来张爱玲写的金锁记里面的曹七巧,就是不喜欢儿子对媳妇太好,这个母亲想独占儿子的爱,所以,看这个媳妇总是看不惯,最后,把刘兰芝赶走,刘兰芝在被迫答应说嫁给太守那天晚上,从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焦仲卿知道以后,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现在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首诗的结尾。

它的结尾就是刘兰芝、焦仲卿死了以后,两家求合葬,葬在南山旁。这首诗前面部分,就是结尾之前,全部是用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它在情节的交代,在人物的刻画,在细节的描写上,非常细腻,非常得当,它的结尾是浪漫主义的,它只能用这种结尾,或者说它用最巧妙的艺术手段充分表现出对刘兰芝、焦仲卿这样用生命来维护心灵自由的人的高度的赞美。这种结尾,给后来的文学影响也很大,我们现在从梁山伯、祝英台化蝴蝶可以看到它的影响,从牡丹亭讲柳梦梅和杜丽娘,这个杜丽娘是死了以后重生,还要相爱,这也是写生死恋,所以都可以看到孔雀东南飞的影子,或者影响,对它结尾,两个墓种上松柏,种上梧桐,松柏和梧桐不但枝桠相交叉,叶也相交通,都交合在一起,联结在一起,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从这个结尾,我们也可以看到,刘兰芝和焦仲卿,他们的悲苦,他们的怨恨,他们的愤怒,完全包容在这个结尾里面了。

最尴尬、最忐忑的爱,是什么爱呢?是捉摸不定的爱,是徘徊在希望与失望之间,等待着结果,一时又没有结果的爱。这是中唐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竹枝词,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官以后,贬到四川奉节,当时叫夔州,做刺史,川东奉节这一带,当时民歌叫竹枝词,那么,刘禹锡按照这个曲调,填写了不少,其中一首就是这个,叫竹枝词,这是他其中之一,这首词,他写一个也是沉浸在初恋里边的少女,或者初恋还不能这么讲,就是沉浸在相思和等待着,盼望着能够跟自己心爱的人感情能够互相沟通起来,还处在这种所谓爱情的萌芽阶段,或者说朦胧阶段。所以,这首词妙在哪里呢?

杨柳青青江水平,第一句话讲的正好是春末夏初的时候,因为已经是杨柳轻轻了,江水平,这是一个江上,没有大的风浪,波平如镜的时候,忽然听见了闻郎江上踏歌声,谁闻郎呢?当然是这个少女听见了,听见这个踏歌声,别人不会动心,她一听见,就知道是谁唱的,当然就是她心里喜欢的小伙子唱的,踏歌,是指一边唱一边用脚踏着节拍,后两句,东边日头西边雨,因为正好是黄梅时节,这个少女心里想,说这个小伙子对我没意思吗?有时候又有意思,要说他有意思,他又没有明白地给我表示出来,所以,少女心中的等待,不安,某种欣喜,觉得他还是有情的一面,又某种失落,某种无奈,某种忐忑,都在后两句里面表现出来了,所以,后两句的概括性很强,经常被人引用,与刘禹锡的这首词相当的,还有苏东坡的一首词,蝶恋花。

这首词大概很多人也都读过,苏东坡的这首词,也是多年来传诵不衰的名篇,它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人,完全交融在一起。如果用电影镜头来表现,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幅动态感很强,而且蒙太奇的意味也很强烈的视觉形象。

维泽特 发表于 2010-11-28 05:24:46

花褪残红青杏小,一开始可以用全景来表现,已经到了春末的时候,所以,花只剩下残花,在燕子飞起来的时候,顺着燕子飞的方向,就可以看见流水,看见一个庭院,镜头然后再摇到这个庭院近前,用近景,开始是远景,接着是近景,枝上柳棉吹又少,这个柳棉指的是庭院里面的郁郁葱葱的柳树,柳丝袅袅,绿草如茵,所以这个时候,正是天涯何处无芳草,一片翠绿,接着镜头再回来,墙里秋千,是秋千先伸出了墙外,秋千上的人还没看清楚,墙外是行人走路的地方,接着再一个镜头是笑声,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哦,原来秋千上的是美丽的姑娘,漂亮的姑娘在打着千秋在玩耍,这小伙子一看,所谓触景就生情,用今天话说是触电了。他正在那里站着听,站着看,没想到,笑渐不闻声渐悄,笑声慢慢慢慢听不见了,声音越来越小,人家走了。最后一句,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个小伙子多情,据说苏东坡贬在惠州当官的时候,曾经让他最心爱的侍妾,叫朝云,演唱这个词,朝云唱不下去,还没唱,就哭,就掉眼泪,苏东坡问她为什么?她说一读到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就为这两句,读到这儿,就忍不住要掉眼泪。当然,过去这些记载,只能说明这个词在当时就相当感人,我们现在也觉得这个好,而且还经常有人是这样在引用,如果有人单相思,没有个结果,徘徊在希望与失望之间,他的爱情诉求,始终没有真正地落实下来,所以,就常常会用这句话,说他多情却被无情恼。如果哪一位年轻人,他跟他的对象吹了,或者他却求爱的时候被人拒绝了,我们就会引用上半阙的最后一句话,天涯何处无芳草,意思是你别吊在一个人身上。应该说,这两句话已经成了我们的成语,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古代一些文学家,他们的诗词,他们在描写人们内心的爱情世界的时候,不仅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而且也具有极大的对情感把握的概括性,这种准确性,能够让我们很多人好多好多年以后,读着它都觉得这个诗非常有味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家讲坛】刘扬体《经典中的爱情》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