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泽特 发表于 2010-11-28 07:18:26

运江虽是弹丸之地,但这里却坐落着一座清代中叶由运江来自广东的各商号集资历兴建的、广西规模最大、造型独一无二、最为雄伟壮观的粤东会馆,堪称岭南一绝;这里还有“亚细亚美孚洋行”的遗址和外商投资经营的“民生垦殖公司”,覆盖了现在柳江县整个三佰岭林场;这里曾留下了外国传教士的足迹,规模宏大、造型奇特、具有浓郁西方风格的法国两层洋楼,相传曾做过教堂,现在仍巍然屹立在小岛之上;这里拥有岭南地区较早接受西方工业文明而引进的蒸汽机为动力的大型火镐(大米加工厂);这里曾出现商号密集、骑楼毗邻、店铺林立、贸易繁荣的景象——当时运江两家首富“吴兴昌号”和“华生兴号”名声大震,驰誉五州;街心当铺、银庄实力雄厚;客栈旅馆沿街而设,时常旅客盈门;“永隆酒坊”“油榨作坊”“全发兴”“中兴”“和安”酱园铺、腐竹加工厂互相媲美,中药店“保生堂”“全生堂”“贵华堂”三堂荟萃与西医“任氏诊所”四时争辉;麦氏家族“芬华纺织作坊”一枝独秀、染织兼备;百岁老人的“黄金记庄园”瓜果丰收,芳菲四溢;大小商号百货店铺接踵排列;甘王庙前菜市场上地方小食摊聚集如云;米行上五谷杂粮、地方特产种类繁多应有尽有;“猪仔行”摆满猪牛等家畜,交易市场延伸至油榨南面的树林空地。每到圩日,三县人民至此交易,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即使从街头走到街尾也得花一个多钟头;逢年过节,古镇上更是千门吉庆,彩灯高悬,锣鼓喧天,爆竹齐鸣。镇上人供奉朝拜的庙宇有三座:观音庙、甘王庙、文武庙。甘王罗应是南朝时期曾造福一方黎民、深受人们敬仰,也受到历代皇朝追加封号的壮族英雄人物。农历七月二十八日是甘王诞辰,每年这一天,古镇人照例都要举行盛大的游神活动。二十八日的前后三天,全镇张灯结彩、舞龙舞狮,有坐着金童玉女的扮台盒,人们抬着甘王神像,由装扮顶马护卫,在运江街上周游一圈,以表达避邪祈福的愿望。聚会庆贺期间,还有上万名来自各地的香客,整个古镇大街小巷人流涌动,热闹异常。
岛上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河边又以古石门码头为中心,展开了一幅繁忙的画卷。当第一缕晨曦悄悄走来,江面上便千帆竞发。小河船队百舸争流,将四埠一带的特产、千户农家金黄的稻谷堆满船舱,运到小岛这个货物积散地和“中转站”;从罗秀河顺流而下的瑶山木排竹排,形如蛟龙,在一片吆喝声中渐渐靠岸;柳梧线长途班期客轮如梭穿行,鸡喇至运江短途“金山”汽船上下往返,将八方宾客、“五州”货物迎来送往。当最后一片晚霞匆匆隐去,随着此起彼伏的汽笛声,大小船只鱼贯而归,半边江面千舟夜泊,彩灯闪烁,渔火点点,宛如人间连到银河之上,令人一时难辨是灯光、是星辰。偶尔从岛上飘来的丝竹之声,与船泊中传来的粤语小曲相互应和,形成优美的渔歌晚唱。
在星罗棋布的夜泊航船中,在货物堆积如山的沙滩岸边,在日夜加班的船厂工棚四周,还形成夜间买卖的水上圩市,构成独特的经商景观。夏秋时节,每当夕阳西下,夜幕垂落,河边便开始热闹起来:这里仍活跃着挥汗如雨的搬运工人,用粤语喊着诙谐的劳动号子“来啊碰,来啊碰,担抬重,膊头痛,顶硬上,鬼叫你穷”,挑灯夜战。这里也有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商家游人,惬意地享受晚风扑面,夜景宜人的闲适。此时,二十多个风味小吃的饮食摊及小百货摊点早已开张。有的游动叫卖;有的定点吆喝;有的吹起唢呐吸引顾客;有的敲起小锣鼓招揽生意,经常引来成群的孩子尾随围观;有的驾起扎着花带、插上彩旗的小舟在停泊于深水区的大轮船、拖渡船队之间穿行,将糖、烟、酒、烧卤食品直接送到船边,使不便上下的旅客及船上员工便于购买;也有装上柴火、机油等物品送到拖轮船舷,成了流动的补给站……这里还常有马戏团、杂技团的大型演出,河滩上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好不热闹。要不是看到朦胧的山影,真以为身处在江南水乡……

虽然,飞逝的时光送走了运江一幕幕繁荣的情景,无情的岁月带走了小岛一串串沸腾的足音,然而,那老字号商铺的招牌却印证了运江这段不可磨灭的辉煌历史。运江的山和水仍铭记小岛从开拓形成到发展直至鼎盛的风雨历程。尽管时过境迁,已是今非昔比,作为运江人也不会因沧桑巨变而失去那份沉甸甸的骄傲自豪和依恋情感。这里我们引用一句好诗,也许能道出运江人的心声:“往事象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捡闪光的珍藏在心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镇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