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回复: 2

楼上楼下的姑娘,出来晒毕业论文了!

[复制链接]

-3109

回帖

1万

主题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 知足 - 五月天

威望
36577 点
冒险币
5034465 个
贡献值
153 点
好评度
26 点

新人进步奖灌水天才奖潜水天才音乐先锋奖

QQ
发表于 2010-11-21 15: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不经意翻出三年前的毕业论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了好大一跳: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原文如下:

Multinational Corperation----跨国企业,从19世纪的东印度公司到如今的IBM、Intel、联想等等,跨国企业发展到今天,对世界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说世界经济是一个食物链的话,那么跨国企业绝对在这个食物链当中举足轻重,还有一个日益明显的事实是: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再次焕发出青春,在世界经济普遍低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这不仅仅是中国自身改革的成功,也对全球经济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这片热土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再次吸引了资本的目光。马可·波罗口中那个黄金的国度再度让世界侧目,只是,这一次,吸引的不是冒险者,也不是传教士;而是纷至沓来的跨国企业。中国的资源,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劳动力,所有的一切都让资本为之沸腾。于是,在永远的利益的驱动下,中国成了跨国公司的沃土。那么,在这个古老的国度当中,跨国企业们又有怎么的谋划呢?


首先,从地缘上看,中国东部沿海一带因其较早开发,加上其靠近海岸、交通运输便利,经济上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这里,是跨国企业最先瞄准的地方。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Intel先后在上海建立了两个分厂,为其更深入的拓展铺垫。利用东部的政治、地缘、经济优势,打好先期的基础,培养适合起生产,能达到其要求的劳动力。这之后,再纵向深入中国内陆,利用先期的资源带动内陆分厂的建立与发展,而且,在西部大开发的帷幕,更为向内陆的的纵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前期的积累和沉淀也为这样的举措提供了基础。熟练的工人,日益成熟的管理机制,以及与中国经济的亲密接触,与相关部门的接触经验,更让跨国企业如虎添翼。Intel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一个分厂落户成都,据说之前有很多省市用优厚条件纷纷招揽,相信选择成都不会没有这些“优厚”了吧!这个时候的地缘不再仅仅局限于“地缘”了!实质上是先选择好第一步,找好切入点,生根、发芽;之后等待,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一个可以有众多选择的时机,再漂亮的出击。天时、地利、人和,跨国企业往往选择这三者的最佳契合点进行扩张。还有一点:那便是内陆的经济水平、工资水平较之东部沿海一带还有一段距离,而在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下,西部的投资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但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并没有变,众多闲置的劳动力资源也没有变,这几点诱使跨国企业挺进中国内陆。这样,从地理上看,从东到西,从沿海向内陆,以点带面;点与点之间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彼此为支点,覆盖了大半个中国的版图。再来看看其轨迹:东部沿海(经济水平相对高,工资水平相对高,成本相对高)→西部内陆(经济水平相对低,工资水平相对低,成本相对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传播在各种通讯工具的利用下,传播速度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管高端产业、中端产业还是说低端产业,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只是靠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无法继续抢夺市场。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与价格,基于此,知名的跨国企业,不知名的跨国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完全没有意外。资本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寻租,不断寻找更大的利润。带着这样的目的,他们来了中国,这个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将要发生奇迹的地方。跨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尽量使自己的发展覆盖尽可能多的市场。就以上看来,地缘战略在跨国企业的战略中占据了一个基础地位。其地缘上的战略决定了今后在华的发展。因此,这个战略是建立在跨国企业对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中国政策的预测基础之上。其政策水平决定了起地缘战略。因此,跨国企业的地缘战略具有不确定性!

再从另一个侧面说,Multinational
Corperation----英文的字面意思是具有多重国籍的公司,多国籍意味着文化上的多元,但在这样的多元化当中又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企业文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管是“一切皆有可能”、“科技引领未来”或者“科技,以人为本”。简练的广告词道出的是企业的核心与追求。多元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一样的目标,相同的追求,这就需要跨国企业们进行文化上的整合。而文化整合不是建工厂,是一个可以耳闻目睹的实体。实绩才能反应文化整合的效果。文化的整合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大量的跨国企业涌入,带来的不仅仅只有技术与资本,还有文化----企业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我不想在这里大呼文化入侵,狼来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毕竟是海纳百川,至少,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有信心。当然,跨国企业在全球的扩张当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包括文化整合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观念,新的机制。但每个跨国企业在华分厂基本都保留其固有成功模式的骨架,力争融入所在地的血肉。这种融合并不是单纯的被动或主动融合,而是一种有选择,有比较的融合----一种过滤式的融合,双向的融合。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企业活动不断地扩大其在所在地甚至全国的影响力,激发员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其的经济地位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文化整合的功效由内而外发挥到到极至。就Intel成都厂区为例,经常组织一些志愿者到附近小学资助困难学生,慰问困难群体,更与成都几所大学合作……在走廊上的画报当中更是随处可见:Highlight our
︺这 个 世 界 太 混 乱 、 ︺很 多 人 太 混 蛋 。

-3109

回帖

1万

主题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 知足 - 五月天

威望
36577 点
冒险币
5034465 个
贡献值
153 点
好评度
26 点

新人进步奖灌水天才奖潜水天才音乐先锋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5: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customers,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等等----所有的这一切,每个细节都是文化上的整合,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整合。在泛欧美文化的时代,这种整合进行得异乎寻常的顺利。从出发点来看:跨国企业多从当地实际出发,向不同的角度伸出自己的触角,努力融入自己的角色,打造自己的经济声誉、社会声誉、政治声誉。在口水都是注意力,口水都是经济力的今天;这无疑是大势所趋,从资本的角度看,文化也涵盖在资本的外延当中,文化整合的核心也是为资本更好的服务。文化整合的核心归于一点:更好地服务生产,最大化地追求剩余价值。这是生产分工精细化,流水作业的结果,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在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跨国企业作为一个主要的经济群体,在交流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自身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为交流提供了可能,也为文化整合提供了便利;资本寻租,追求利益的特性为整合提供了助力与前提。跨国企业的文化整合战略实质上就是一个多触角,发散型战略。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寻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结合为目的,以子公司所在地为中心,以母公司的品牌和资本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整合,去芜存菁,把企业文化和当地的文化与环境最大限度地融合,最大限度地刺激员工的生产热情与归属感,尽量去获得社会的忍痛与尊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应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环境和氛围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淀,我们,且拭目以待!

还有一个因素我们必须考虑:市场,消费市场。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需求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东方,尤其是中国这个拥有13亿庞大人口基数的国家成了一片惹人垂涎三尺的土地。但是,中国的收入结构与市场结构不容乐观,所幸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策的及时调整及时改善了这个问题。中国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要吃掉自己的份额,我们的跨国企业们不得不多花点心思在市场的攻占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块土地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去整合地域市场,如何去拓展国际市场,如何去刺激有效需求,这些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更是一个长期的全球战略。在穷极各种营销手段,十八般兵器都用尽之后,市场成了最终的对话平台。在暗流汹涌的平静下,在与本土企业的较量中,跨国企业需要对市场的了解和接触,这种了解与接触不能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更要上升到市场文化的高度,同时,还要考虑向其他市场的扩散。Intel在西部的挺进中选择成都,即使是出于政策上的优厚,相信也还有对整个西南市场覆盖的考虑,成都很久以来都是西部电子产品的一个集散地,加上有重庆这个与成都比邻的口岸,使得市场的覆盖不仅限于西南,更延伸到之外。而跨国企业在考虑这个因素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与众多知名的中国企业联手,借鸡生蛋,以求达到双赢的局面,去年ADI与清华同方的合作,Intel与联想的合作似乎昭示着一个主旋律。我们不再是一人独舞,而是与狼共舞。希望是美好的,结果会怎样?只有时间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纵观跨国企业的市场战略,核心为:最大开发中国的市场来推动其产品在国际上的行销。没有完美的市场,同样,没有完美的市场战略,跨国企业对当地市场的开拓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成熟,市场的成熟带来的不是只有利润,还有兵不血刃的战斗。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不仅仅是对双方的考验,也是对跨国企业市场战略的检验。市场者,瞬息之间,千变万化。没有永远的输家,更没有恒久的强者。现在的市场咨询纷繁芜杂,气象万千,谁能在这之中屹立不倒,谁便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先机!现在,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主要还是基于其以前的市场,要有突破,不仅仅是市场版图上的突破,还有市场层面上的突破,高端,中端,低端,尽量来适应中国这个诡谲的舞台!中国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中国的市场,中国的经济也必然有中国自身的特色。即使是在加入WTO,与国际接轨后,该是中国特色的地方还是中国特色。虽然跨国企业们通过自己的各种资源优势来促使中国市场向国际市场靠拢,促使中国市场向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的动作不是全然无效。至少,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选择。跨国企业们还警惕一些不安定因素,不光政治、政策等因素!尽管人民币的强势为他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人民币能够强势多久,中国的货币政策如何变化,中国的市场开发进度等等一切都是未知!跨国企业也不可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另外,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另一个个体存在都不能太过的依赖,过则害而无益!因此,跨国企业的在华市场战略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战略,立足中国,覆盖东南亚、东北亚,再放眼全球市场,尽量把市场风险控制在最低!
︺这 个 世 界 太 混 乱 、 ︺很 多 人 太 混 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09

回帖

1万

主题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 知足 - 五月天

威望
36577 点
冒险币
5034465 个
贡献值
153 点
好评度
26 点

新人进步奖灌水天才奖潜水天才音乐先锋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5: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规矩不成方圆”万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规律与法则。管理,是扩张的条件,良好的管理是成功的必须条件之一。跨国公司有多元化的文化背景,而管理,管理要如何去适应这多元化的文化,这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更大程度上说,管理植根于一种思维方式,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与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而思维方式与理念又植根于文化环境。因此,跨国企业的文化与管理相互呼应,也因此,管理与文化相互交错,交相辉映,互为助力。但是,管理不同于文化。文化上的多元会为企业带来活力,管理上的多元,管理上的多元则会带来混乱,而管理也不能太过单调,单调的管理与纪律只会带来僵化与人员的流失。而跨国企业的管理战略要避免这两点的出现,即要统一,又要多样化。跨国企业在扩张之前总会对目的地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而后制定相应的对策。这种对策是在已有管理模式基础上的生长。从人员结构上看是尽量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用一部分母公司的的管理人员来带动,用以往成功的模型为框架。培养当地管理、技术人才,为企业注入鲜活的血液。其要点是以旧促新,以新替旧。整个管理脉络成为一个健康循环的有机体。毫无疑问,拥有多元文化化背景的跨国企业都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都有各具特色的体制。在其全球的各种管理系统当中,由于人员配置的不同,信息的反馈和信息收集的准确度有所不同。语言文化上的距离使其很多管理成为一纸空谈,被束之高阁。很简单。要求廉价的劳动力达到本国劳动力的水平,不管从经济上说还是从现实看来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国家发展程度不一样,劳动力素质不一样,结果自然不一样。尽管管理在逐渐缩小这种差异,但很明显,这种差异不可能根除。同时,也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跨国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跨国企业的管理战略是一个树状的战略。母公司是根,通过养分控制着枝枝叶叶,细节管理在子公司所在地尽量本土化。用一个历史的名词来说“以华治华”。加强各子公司之间人员的交流,加强管理的监督作用,避免一人独大!全面激活已有的人员配置!很遗憾,没有预期的效果好。这样的架构当中存在不少冗员,分工过于细华,也导致了程序过于冗长。而且,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和协作,很大程度上,生产与管理没有形成默契,缺少交流,没能达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其原因在于对中国,中国文化的把握度不够,了解不够深,树状的管理结构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就要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进一步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更加直接的加速了本土化的过程,推动管理系统的完善。管理战略是跨过企业当中最为复杂,交叉因素最为多的一个战略,影响深远!

还有就是创新与人才,二者都是企业的未来。中国这个传承了五千年文明火炬的国家自然是个理想的地方!中国过度教育带来庞大的待业人群。“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人才的抢夺与储备逐渐展开,愈演愈烈。人才就是希望和明天,而创新不仅仅需要人才,还需要依靠机制。机制与人才相得益彰。跨国企业在华的人才与创新战略就是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吸引大量的人才加盟,利用自己的技术,资金与机制上的优势来推动创新。跨国公司不满足与只把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工厂,资本永远不会满足,而是希冀更大的突破与飞跃,以求“蝶变”。立足于中国,面对趋之而来的求职者,跨国公司完全有资格挑拣。积蓄自己的力量,人才与创新的成本也同时降低了许多!大多数跨国公司母国都比中国的发展程度要高,要取得相同进步的代价也相对更高。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经济,鼓励创新。还有中国那过度教育带来的人才过剩,跨国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中国,以汹涌而来的大学生为根基,挑选自己的人才,以企业的创新机制和资金为摇篮,在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孵化在中国的未来。通过企业的培训与锻炼,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打造自己的力量与未来。这样的人才与创新战略是一个金字塔战略。金字塔底部是庞大的中国人才市场。中部是明日之星,企业的希望。顶端是创新的主力!底部越大,中部和顶端就越高。利用中国庞大的人才资源,形成相对低廉的人才成本。而创新,是人才的后续。对于这个话题,跨国企业有丰富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加上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在华子公司应当会秉承创新的传统与机制。还有跨国企业横跨多国的信息资源与交流优势。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分厂之间的频繁交流促进了创新。也就是说跨国企业在华子公司人才与创新的战略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人才与技术的交流!相比众多的国内企业,跨国企业能提供更为优渥的条件!因此,跨国公司,尤其是那些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让我们趋之若鹜。庞大的人力资源群,众多的选择,便利的交流,强势的技术这些构成了跨国企业人才创新战略的构想!为我们带来不少的压力与挑战,还有很多学习的机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弱肉强食的商场要么吃掉别人要么被别人吃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何去何从?

路在何方?屈原大夫告诉我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跨国企业们没有一天不盘算着中国这块市场。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一切皆有可能!他们的战略根本上是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也是对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的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进入,多多少少对中国的本土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断地创新是我们要从跨国企业那里学习的东西,先进的管理……但是,不是所有都是我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我们有自己的情况,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摸索自己的方法,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我们都要独立!这样才能啸傲在市场当中。在永远的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在跨国企业大肆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也该清醒了。哪怕前路荆棘,哪怕都是险山恶水,我们也要沿着我们的道路前进了!
︺这 个 世 界 太 混 乱 、 ︺很 多 人 太 混 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GMT+8, 2025-1-16 01:10 , Processed in 0.202226 second(s), 20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Theme By Yee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