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2|回复: 1

古老与瑰丽相依相伴的盛世杰作

[复制链接]

-3109

回帖

1万

主题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 知足 - 五月天

威望
36577 点
冒险币
5034465 个
贡献值
153 点
好评度
26 点

新人进步奖灌水天才奖潜水天才音乐先锋奖

QQ
发表于 2010-11-28 11: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首叫做“米脂婆姨”的歌词这样写道:“要知道榆林有多么美丽,请看那如花似玉的米脂婆姨。白白的牙齿毛眼眼,大把把辫子垂腰齐,走起路来风摆柳,信天游唱得家乡一片绿。啊,米脂婆姨,米脂婆姨,多像那山丹丹开在春风里……”就连毛泽东1935年到陕北后,也在他的文章中引用过“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一谚语。那时米脂中学的不少女学生,毕业后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她们当中大部分和共产党各级军政人员结了婚。解放后,这些军政人员,有的成了将军,有的成了省级或中央级领导,因此,人们也戏称米脂县为“丈人县”。
??名曰“丈人县”的米脂县城,位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它之所以哺育出有“华夏第一美女”之称的“米脂婆姨”,是因为“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析之如脂。”即:其地肥沃,宜于种植谷子,谷子碾成小米,金黄金黄的,煮成的小米粥上面漂着一层油脂,使女人吃了容貌如花似玉。
??想必你早就晓得,让陕北人引以为豪的“陕北四宝”是什么了吧?!那就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由此可见,“绥德的汉”与“米脂的婆姨”素来并驾齐驱,驰名天下。绥德自古为“天下名州”,地处陕北腹地,为陕北交通枢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反对秦桧议和,被解除兵权的抗金英雄—南宋名将韩世忠,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李子洲,才貌双全、戏貂禅的吕布,都是绥德人。绥德男子自古以高大、膘悍、英俊而驰名。

极其有趣的是,这个盛产俊男靓女的地方,也同样盛产着许多怪异。
??这怪异,就是陕西久负盛名的“八怪”:一怪,油泼辣子是道菜:“线辣子”,指陕西的辣椒。陕西人都爱吃,爱吃到把辣椒当菜的程度,以致于所有的面食中都带辣子,养成了无辣不下饭的习惯。这种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可用来调面,又可夹馍吃。二怪,面条宽得像裤带:西安的大多数面条又宽又厚,人们戏说像腰带,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它是陕西人的第一主食,捞上一老碗,再放上油泼辣子,倒上醋,那味道,着实不赖。三怪,锅盔大的赛锅盖:锅盔(我们山东人所说的大饼)。传说,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于是有一名士兵在焦急之中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拿到火中去烤,烙成饼子吃,因是用头盔烙制而成,所以叫锅盔。陕西人做锅盔,将面和的很硬,甚至用手都揉不动,只能借助木杠子,用全身的力量来压揉,压成圆饼以后,放到铁锅里用麦秸火慢慢烙烤,并用微火煨熟,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里酥,清香可口,其大小一般都在二尺以上,很像一个锅盖。四怪,饭碗面盆分不开:陕西人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直径一尺左右的白瓷青花大碗吃饭,当地人称这种碗为“老碗”。这种老碗有的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人们或在大槐树下,或在村头宅边,聚集一起吃饭。每到吃饭时,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饭,一边喜笑颜开地啦着话,什么变换花样的饭菜,大家甚至还要互相品尝一下,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陕西人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时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五怪,家家房子半边盖:那里民房的房顶向一边倾斜,一面没有窗户和门,这大概是因为当地干旱少雨,人们不想让雨水流到别人家的缘故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像陕西这半边屋的建筑式样,实属罕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在陕西近百年农业缓慢发展的过程中,人口增长迅猛。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住宅变得紧张,于是便产生了我国建筑史上的怪胎—房子“半边盖”。这原本是人口膨胀的一个危险信号。六怪,老太手帕头上戴:陕西妇女习惯把手帕戴在头上,防尘防晒。陕西的关中盛产棉花,当地农村很早就有用棉花纺纱织布的习惯。当地人爱把这种用棉花纺织而成的土布梁成黑色。在关中农村,农村的老年妇女,差不多人人头上都戴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这种帕帕既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又可擦汗、洁手,还可临时用来包东西。七怪,有座不坐蹲起来:陕西的农民吃饭的时候喜欢捧着个大碗蹲着吃。由于关中的男人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而且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八怪,说话唱戏吼在外:陕西民风古朴,关中人干活出大力,吃饭用大碗,说话和唱戏自然也用大嗓门。外地人看陕西人聊天总以为是在吵架,因此第八怪还有“说话吵架分不开”之说,陕西的主要地方戏秦腔,其特点就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要具备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关中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嘹得很。
??来的时候,就听说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1986年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所以,来之后特意去开了一次眼界。
??起初,那些打腰鼓的后生个个神情肃穆,腰鼓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但,鼓槌一轮起来,那些斜背腰鼓的后生,就像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在眼前霹雳般地狂舞。飞扬的流苏、随风旋转翻飞;密集的鼓点和着铿锵的舞步,狂风骤雨一般,在黄土高原上爆出奇伟磅礴的能量。没有什么舞蹈可以让我如此震憾!安塞腰鼓,豪迈粗犷,分明是光与影的变幻,是力与美的交融,更是风雨雷电的奔突与炸响。每一下惊心动魄的捶击,都是生命激越的号角。后生们的胳膊、腿乃至全身,在强而有力地搏击着,在一阵紧似一阵的搏击中,阳光变得易碎,血液在唐突奔涌;厚厚的土层,升腾起大片大片的烟雾……安塞腰鼓,就像跋扈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阵狂飚,豪放、热烈、壮阔。这是生命在搏击,是艺术在张扬。个性悍勇威猛的后生,那雄浑、刚劲奔放的舞姿,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强盛!安塞腰鼓,果然名不虚传!无愧“天下第一鼓”的美誉!怪不得,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呢!
??临了,热情的安赛小伙,教我手执羽扇,舒展出各种舞姿,他则手舞红绸百般配合,留下了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
︺这 个 世 界 太 混 乱 、 ︺很 多 人 太 混 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09

回帖

1万

主题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 知足 - 五月天

威望
36577 点
冒险币
5034465 个
贡献值
153 点
好评度
26 点

新人进步奖灌水天才奖潜水天才音乐先锋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1: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的西安,向我敞开了博大的胸怀。这个古称“长安”的地方,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自西周起直到唐代,先后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近百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宫廷生活。鼎盛的汉唐时代,长安还是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那里人文荟萃,交通发达,为中国古代史注入了不朽的篇章。
??而今,我终于迫不及待地扑进它的怀抱,与这个令我向往已久、美丽而神秘的古都,融为一体。这是一幅“古老与瑰丽相依相伴”的盛世杰作,它扑朔迷离的华彩,将永远铭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上。
︺这 个 世 界 太 混 乱 、 ︺很 多 人 太 混 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GMT+8, 2024-12-22 23:34 , Processed in 0.185372 second(s), 18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Theme By Yeei!

返回顶部